門診中經(jīng)常有患者問:醫(yī)生,吃這個藥有什么需要忌口?服藥飲食宜忌,包括了服中藥期間適宜吃的食物、以及不能吃的食物。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,也就是通常說的“忌口”。
中藥有四氣五味,食物亦然。中藥是有偏性的,中醫(yī)治病是靠藥物的一氣之偏,來糾正體內的偏盛偏衰。所以,服中藥期間一定需要注意飲食配合,這對于發(fā)揮藥物的治療作用極為重要。
早在漢代,張仲景在說明桂枝湯的服法時就要求吃米粥來幫助桂枝湯發(fā)汗的要求。
所以服中藥期間,不適當?shù)娘嬍晨赡軙又嘏f病,或者并發(fā)新病,并影響療效,甚至誘發(fā)不良反應。因此,注意飲食宜忌,也是確保臨床用藥有效并安全的措施。
喝中藥時禁忌食物有哪些
食物分類不同,對于病證及服中藥的的影響也不同,注意點也就不同,通常應注意以下幾點:
一、辛辣類食物
此類食物包括了蔥、蒜、生姜、酒、辣椒等,其味多辛熱,有通陽健胃之功效,若過多食用,則易生痰動火,散氣耗血,故此類飲食僅適合寒癥疾病患者,而不適用于陰虛陽亢之體及血癥、溫病、癰癤等患者。
如辣椒屬熱性食物,若有發(fā)熱、便秘、尿短赤、口干渴、唇燥、咽喉腫痛、舌紅等熱象者食用,必然會加重癥狀,從而抵消清熱涼血、滋陰等藥物的功效,故熱癥患者服用清熱或者滋陰藥物時不可同食辛辣類食物。
二、魚腥類食物
此類食物包括黃魚、鯉魚、蝦、蟹、螺等,其多為咸寒而腥之品,且含有異性蛋白,易引起過敏反應,多食易傷脾胃并誘發(fā)疾病,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,同時患有疥瘡、皮膚病患者在服藥期間也應忌食魚腥類食物。
三、發(fā)物類食物
此類食物包括蘑菇、筍、芥菜、南瓜、雞肉、豬頭肉、豬肉等,其多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,由于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不同,其“發(fā)”易不同。
如:肝陽上亢、肝風內動的患者當禁食雞肉、豬頭肉;
疔、癤、瘡、癰等皮膚病患者應禁食蘑菇、筍、豬肉、雞肉等,否則會加重紅腫、生膿;
腸胃不適患者,禁吃南瓜,因南瓜多吃產(chǎn)生較多的酸,對腸胃有刺激。
四、生冷類食物
此類食物包括蘿卜、雪糕、冰凍食品和飲料等寒冷食品,其性多寒涼,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,故適合熱證疾病,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,因此虛寒體質者以及腸胃病患者,當禁忌,如白蘿卜性寒,具有消食、化痰、理氣之功效,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,豈不寒上加寒,胃腸功能更差。
五、油膩類食物
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、油炸的硬固食物,油膩有損脾胃健運,故凡外感疾病、黃疸、泄瀉患者當禁忌。油煎、油炸之食物質硬、燥熱,不易消化,胃腸有病及“上火”者忌食。
六、酸澀類食物
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,故胃酸過多、胃腸潰瘍患者禁食。澀者,大多含鞣質。如茶葉含有鞣質,而濃茶含量更高,與中草藥同服時,可與中草藥中某些蛋白質、生物堿、重金屬鹽相結合產(chǎn)生沉淀,這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,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(yǎng)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。因此,在服用中藥時候,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。
中藥的飲食禁忌,是歷代醫(yī)家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,雖然其中不少經(jīng)驗尚缺乏足夠的臨床資料,其機制還不能被現(xiàn)代科學所揭示,但飲食及其影響藥物對人體的作用,由此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則是客觀存在的。中醫(yī)在服藥食忌方面積累的大量經(jīng)驗,值得我們重視并遵循。每個人癥狀不同,所需要禁忌的食物不一,所以要清楚自己所患疾病,準確了解飲食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