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記參觀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
十一月十六日上午,在生命之光中大站關站長的組織下,中大、芳村、天河、白云、流花、曉港和濱江七個站的幾十位會員,到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參觀。
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,是國內(nèi)唯一具有華南地區(qū)動植物區(qū)系特色館藏的高校博物館。我們首先來到綜合展廳,這里展有具有傳奇色彩的亞洲象標本和以北極熊、南美海獅、揚子鱷等為代表的食肉動物標本。標本千姿百態(tài),個個栩栩如生,讓人感覺置身于森林之中,能與一只只活生生的動物共處一室,不禁讓人百感交雜。
讓人奇怪的是,平時以竹類為主食的大熊貓也歸到食肉動物類別里了!原來,大熊貓以竹類為主食,從食性看似乎應該劃入“草食動物”之列。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、生理特點以及物種進化的觀點來分類,它們卻是地地道道的肉食動物。在科學分類中,大熊貓屬于哺乳動物綱、食肉動物目。你看,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竟與虎豹豺狼等猛獸同屬一個大家族。大熊貓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:有尖銳發(fā)達的犬齒、較短的腸道和肉食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,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這些特點。只是由于生存環(huán)境發(fā)生了很大改變,它們?yōu)榱松妫承院土曅员仨氝m應環(huán)境。漸漸地,它們退居深山竹林,適應了低營養(yǎng)、低消化率的竹類,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。于是,現(xiàn)代的大熊貓就變成了吃草的“肉食動物”。
在講解員的帶領下,我們來到化石與生命演化展廳。通過觀看大量動植物化石,以及講解員詳細講解,大家對生命演化的漫長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。
接下來參觀昆蟲展廳,講解員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昆蟲的特點、適應性、生物多樣性、趣聞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等,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妙趣橫生的昆蟲世界。我們不僅增長了這方面的知識,而且對昆蟲世界有了進一步認識。不少會員用相機拍下了這些難得一見的標本。
然后,我們還參觀脊椎動物生態(tài)展廳和脊椎動物館藏標本陳列室,以及展示在生命科學長廊中的鳥類專題展。在生態(tài)展廳里,模擬野外生活環(huán)境,展出澳洲動物、非洲動物、亞洲動物以及特色海洋脊椎動物標本72種,陳列室展出500多種鳥類1000多號標本和100多種哺乳動物近200號標本。我們都十分驚奇,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多的動物種類。
總之,這次參觀,使大家領略到生物世界是如此絢麗多彩,動植物種類和數(shù)目如此龐大。我們就像遨游在知識海洋里一樣,大開了眼界,增長了知識。
(芳村站:陳秩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