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感染 由于藥物對骨髓和細胞免疫的抑制作用,進行化療的腫瘤病人容易發(fā)生感染,有時甚至難以控制而危及病人生命。最常見的有肺炎、敗血癥、腹膜炎等。
(2)出血 由于抗腫瘤藥物對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素的影響,病人可有出血傾向。出血常是血液系統(tǒng)腫瘤第二個致命的并發(fā)癥。一般說來,出血傾向與血小板的數(shù)量有關,血小板在30×109/L以上時很少引起出血,但急劇的血小板下降常比慢性的血小板下降更危險,特別是合并其他有關因素時。目前有了血球分離設備,可單獨補充大量的血小板,因而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危險大大降低了。
(3)穿孔 腫瘤侵犯空腔臟器,尤其是較敏感的腫瘤(如小腸惡性腫瘤),在化療過程中可引起穿孔、出血。預防的措施是適當放慢化療藥物的給藥速度。
(4)尿酸結晶 對敏感的腫瘤大劑量用藥時,由于腫瘤組織崩解,尿酸排出量增多,嚴重時可在腎實質、腎小管、腎盂內結晶沉積,導致尿閉、尿毒癥,甚至因此而死亡。預防措施是多飲水,必要時靜脈輸液,保持足夠的尿量,給予堿性藥物和別嘌呤醇等。